《2016~2017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发布 中国企业应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发布时间:2017/04/21  来源:福建电机电器网  作者:晓莹   浏览:

4月9日,在第六届中国公司法务年会上,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与律商联讯共同发布《2016~2017年度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企业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计划和投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报告》指出,国企、央企仍然是“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主力军和领头羊。超过一半的企业是最近三年才开始投资“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据报告主笔,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功远分析,从整个对外投资的规模来看,“一带一路”投资的主力还是央企和国企,从数量来看,民企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最近三年,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占比高达55%。
市场因素仍然是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一大动因。唐功远介绍,78%的企业是为了开拓国际市场;第二位的动因是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占38%;19%的企业则是因为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对外投资是为了转移国内多余的生产能力。
从投资领域看,目前已经形成央企、国企集中投资传统行业,民企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铺开的局面。在投资过程中,政治不稳定、法制和商务环境不健全、信息收集困难是前三项主要困难,民营企业还面临外汇进出受限的困难。从投资评价上看,受访者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评价整体趋于正面,且正面评价随着投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从“走出去”的风险分布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尽职调查成本较高或信息收集较困难的区域是非洲和中亚、西亚。40%左右受访者提及在境外投资项目中遇到了“东道国法律不健全”、“东道国政府腐败、政策不稳定、行政效率低”等政治风险,尤其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政治风险最高;44%的受访者表示在海外投资中遇到过政府审查。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访者提及企业曾遭遇反商业贿赂、反腐败调查、环保审查及反垄断审查,地域以北美,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居多;36%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中遭遇“本地化”要求,以中亚、西亚居多;市场风险则在非洲、中亚、西亚较为显著;16.8%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中遭遇群体性劳动纠纷,南亚、东南亚提及率超四成;34%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中遭遇税务争议,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北美风险较高;21%的受访者表示在境外投资项目中遭遇知识产权争议,以南亚、东南亚、北美、西欧居多。
《报告》指出,有31%的被访者提及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曾遭遇程序或处罚,整体看遭遇民事诉讼和仲裁的企业较多。纠纷所涉领域主要为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纠纷。涉案最大标的在500万以下以及1亿元以上区间的最多。诉讼费用在10万~50万元的居多,诉讼和仲裁的结果以和解、调解居多。
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15日,针对中国企业或可能对中国企业产生影响的贸易救济调查已达215起,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双反、反规避、保障措施等,地域以印度、拉美国家为主。在知识产权领域,美国针对中国企业至少发起了23起337项调查,覆盖电子、化工、医疗、制造工艺、材料、金属等领域。与此同时,美国正在加大对中国企业出口管制的制裁力度,自2016年1月1日年至2017年3月,中兴、辽宁鸿祥实业、青岛航帆贸易有限公司、宁波新世纪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国企业,因与伊朗、朝鲜有出口业务,所以先后受到了美国的制裁。此外,还有多家中国银行遭到了反洗钱调查。
结合调研数据及实践观察,《报告》强调,中国企业应“自上而下”地培育合规文化、建立合规制度及风险控制机制;加大项目的前期投入,做好投资计划及风险评估;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及社区资源的维系;重视争议解决机制的设计。  

福建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福建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福建: 关于做好2025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 关于做好2025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