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4/07/29 来源:福建电机电器网 作者:Guo 浏览: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起草了《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6,征求意见稿)》,并于2024年4月3日至5月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因本措施相关政策有所调整,现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2024年8月1日前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通过邮件方式发送至xmjxjqyc@xm.gov.cn,联系电话:2896792。附件: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6,征求意见稿)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6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及我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要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制定本措施。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发展,跳起摸高,勇毅前行。实现各级优质中小企业量的突破,力争到2026年,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50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达到65家;实现各级优质中小企业质的提升,至2026年,户均研发占比超10%,户均I类知识产权数量超8件,企业数字化水平等级二级及以上的占比达到90%;持续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校企协同创新、要素资源持续集聚的创新发展生态。本《若干措施》中,“专精特新企业”包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围绕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备库(有效期三年),将上年度营收5000万元、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5%(含)以上且研发费用占比3%(含)以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列入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库,实施精准培育。(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2.强化企业发展激励。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库企业创新发展,在细分赛道跑出竞争力,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与动能。结合后备库企业主营业务、研发创新、知识产权等综合指标,按照绩效考核结果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由市级、区级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将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库前50名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纳入厦门市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白名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各区、火炬管委会)3.鼓励实施技术改造。将专精特新企业列入为技术创新基金“白名单”企业,对企业实施的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提供融资成本不高于2%/年的融资支持,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额度上限从5亿元提高至10亿元,研发创新贷款上限从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本措施有效期与技术创新基金规定的有效期一致。各区(管委会)对上年度设备投入100-500万元的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含智能化技术改造),按年度给予不超过设备投入10%的补助。(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4.创新联合研发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联合实验室,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对在建和未达到相关认定标准的研发机构,建档入库予以重点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共建联合实验室按照新增研发设备(含软件)非财政资金投入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定期发布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清单和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攻关需求清单,组织产学研供需对接,支持校(所)企开展订单式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申报我市创新引领工程相关项目,按条件享受科技创新相关补助。(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5.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鼓励支持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业务指导、能力培训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审查通道作用,对符合产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优先予以专利加快预审额度保障。对专精特新企业利用专利、商标进行质押融资的,按融资利率最高不超过一年期LPR,比例最高不超过60%给予补贴(单笔贷款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企业一年享受贴息总额最高30万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6.强化质量品牌赋值。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挥“独门绝技”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对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起草单位(排名前五)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打造中小企业区域品牌,对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结合产值、研发、数字化等绩效考核结果分三年给予集群运营单位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提升产业集群效益等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财政局、各区政府)7.开展数字化赋能行动。支持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硬科技和创新属性评价、出海服务等工作,强化企业培育服务,集聚服务资源支持企业强弱项、补短板。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库前50名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购买数字化改造相关的软件、网关、路由等必要的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开展数字化改造,改造后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以上的按其数字化改造实际投入资金最高30%给予补助,单家企业最高25万元。对专精特新企业获得管理咨询专业化服务的项目给予补助,按企业为获得该项服务实际发生费用总额给予最高50%的补助,每家企业每年补助最高30万元。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技能培训,对经市工信局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经备案的培训课程,按照每人次(天,8学时)最高500元给予补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8.优化生产要素供给。各区(管委会)牵头,引导辖区内国有企业和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部分房屋租金优惠。各区(管委会)应新建或新增一定面积的通用厂房,用于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用地需求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安排上倾斜。(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资源规划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9.强化人才培育支持。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引才育才聚才,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核心技术高管分别纳入厦门市B类、C类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就学按人才照顾政策安排。支持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培育、服务、宣传等工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专业机构举办各类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班,组织企业赴先进制造业集中或企业出海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教育局、市委人才办、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10.突破人才评定限制。对专精特新企业内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除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的专业除外),可不受学历、继续教育条件限制,直接申报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每家企业每年度最多可举荐2人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对通过重组、并购方式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部迁入我市或企业迁入后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金管理机构人员,允许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在市级重点人才项目中予以倾斜支持,可依据其贡献和实际水平直接评审或认定相应职称。与专精特新企业签订1年以上工作协议且每年累计在我市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不受国籍、户籍、社保等限制申报职称评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委人才办)11.深化企业融资支持。推动厦门市产业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厦门子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予以重点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创新配套融资产品。发挥科技创新专项增信子基金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单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的融资支持,暂免收增信基金服务费。用好用足先进制造业基金和科创风投基金,重点支持关键产业链上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委金融办、厦门证监局、厦门金融监管局、市工信局)12.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与各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对接合作,加强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基础性培育孵化。支持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专精特新”专板,发挥全国股转公司便利机制作用,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开辟挂牌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辅导、精准培育”专属服务。(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厦门证监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13.打造融通补链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领域和环节,委托国家级机构开展厦门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研究,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通过大企业“发榜”和专精特新企业“揭榜”专项行动、“揭榜挂帅”新范式等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主动融入大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协作配套体系,补短板锻长板,重点推荐揭榜专精特新企业对接产业基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国内各地举办的产品推介会、新品发布会、订货会、经销商大会等开拓市场活动,单家企业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场租补贴。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机场、高铁、地铁、公交等重点场所开展产品应用、体验、展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14.支持国外市场开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赴境外参展,将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库企业以及首年申请补助的其他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相关政策的支持范围,对展位费及搭建厦门特色品牌形象展区按规定给予补助。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人员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信局、财政局、市外办)15.支持国内市场开拓。鼓励企业运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工具加大开拓国内市场力度,推动保险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服务,对参与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专精特新企业,单张保单保险费率7‰以内部分的保费,按企业实缴保险费用40%给予补贴,单家企业最高不超过30万元。综合运用政府首购、订购、推广运用等方式,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先试首用。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的首台(套)技术装备,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依法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限制采购。(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工信局、厦门金融监管局)(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直有关部门、各区(管委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培育发展工作体系和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二)健全工作机制。注重抓早抓小,健全“发现—引育—遴选—服务—跟踪”的全链条服务机制,择优选择有发展潜力企业进行培育和全生命周期辅导,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质量和效益。鼓励各区(管委会)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在技术创新、开拓市场、人才培育等领域给予支持。(三)营造良好环境。成立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协会,搭建专精特新企业和政府、专业机构之间的服务桥梁,确保政策制定准、政策推送快、服务效率高。实施专精特新项目“正面清单”管理,对专精特新企业项目核准备案、环评、安评、能评等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充分利用各类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挖掘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果,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本市现行政策与本措施不一致的,以本措施为准。《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厦工信规〔2023〕5号)第九条中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政策不再执行。如有新规,从其规定。本措施由市工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本措施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