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省内 >> 正文

温家宝总理倡导12字道德观 福建学者热议

发布时间:2012/09/18  来源:福建新闻网  作者:Lu2011   浏览:

2012年09月17日 10:13
稿件来源:海峡都市报
 

“今天我们要培养和重塑民族的道德理性,就必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倡导心存敬畏、行己知耻、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观,对社会要有奉献精神,对他人要有责任感,对弱者要有同情心,养成情操高尚的人格。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的自信与庄严。”——温家宝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看望清华大学师生,并在学校大礼堂发表演讲,倡导“心存敬畏、行己知耻、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我省相关理论专家、学者表示,这“12字道德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对破解当下社会问题意义重大。而且总理是面向广大青年学子提出这一倡导,这也是他对年青一代的道德期许。

一解:敬畏什么?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总理倡导“心存敬畏”,那我们要敬畏什么?

福州市民老吴说,人作为自然之子,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天地,进而敬畏社会,敬畏生命。对自然友好,对天地友好,对环境友好。吴先生说,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敬畏自然,万物才能和谐相处;敬畏自然,生命才能得以延续;敬畏自然,人类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应该说,这三个‘畏’就是对敬畏之心的很好总结。”国学专家、福州孔子协会秘书长孔海钦解释说,“天命”即自然规律,即人性本善的认知,要“心存善良、固执善良”;而“大人”、“圣人之言”则是对人类历代先贤、圣人及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也表示,敬畏之心非常重要的就是对中华民族深厚传统文化的敬畏,对历史长河中各类先贤的敬畏。敬畏贤哲,就要敬畏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今中外的先贤。

二解:何为“知耻”?

专家表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具有浓厚耻感意识的文化类型。而且这种耻感意识是基于一定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求荣免辱之心,是人们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意识。

孔海钦表示,先贤孔子便倡导人们要懂耻、知耻,而且具体分析了耻的具体内容,如“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强调为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言行不一,说得到做不到就是可耻的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强调花言巧语、过分恭顺、表里不一也是羞耻之事。而“行己有耻”同样出自《论语》,在孔子看来,就是要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羞耻之心,这是真正的“士”的第一要。“常怀羞耻之心,就是要求人们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求人们坚持‘有所不为才有所为’。”

闽江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麟斌教授则表示,“行己知耻”就是要求社会构建起“是非标准”,弘扬善行,抵制耻行,建立起“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社会共识。

而对于诚信,专家们表示,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社会在不断地更迭着制度,变化着环境,但是人性中一定有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价值传承下来,而诚信就是其一,它不仅仅是传统经典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它也成为了普遍的民间信仰。

三解:有何意义?

“当今社会,各种有违人性、有违社会公德的事件接连上演,可以说正是社会道德缺失带来的后果。”专家表示,部分人没有敬畏之心,毫无羞耻之感,无诚无信,直接导致了为所欲为,是非颠倒。

专家称,温总理的讲话对当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心存敬畏,就要求寻求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羞耻之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第一准则。”

而在赵麟斌看来,温总理是面对清华学子讲了这一番话,这里又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年青一代是未来,温总理这十二字是对他们一代人的期许。期盼年青人不盲从,有理性,有担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现代化建设尽责。”(记者 练仁福) 

 

省工商联与省税务局联合举办 “税商同心 益企同行”座谈会 省工商联与省税务局联合举办 “税商同心 益企同行”座谈会 福建:关于做好2024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关于做好2024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