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省内 >> 正文

十年,福建工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访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

发布时间:2012/11/07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Lu2011   浏览: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福建工业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实体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促进的发展之路,工业经济成为支撑全省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主体。”
  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六大以来的黄金十年里,福建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以转型升级成效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以生态建设成果提升产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福建成为全国惟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的省份。
  总量规模持续壮大 工业贡献更加明显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福建省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紧紧抓住科学发展的黄金十年,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打造生态工业省,使福建工业进入跨越发展时代,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重要。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775.1亿元,为2002年的4.3倍,年均增长15.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02年的40.5%提升至2011年的44.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964.4亿元,占全国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15%,居全国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2.4亿元,为2002年的6.41倍,年均增长19.4%。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57.3%提高到2011年的60.6%,目前税收约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40%,新增就业人数约占全省城镇的45%。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质量效益日益提升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黄金十年里,福建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从注重速度向更加注重效益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变,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路。2002年轻重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1.1∶48.9,重工业比重2003年起超过轻工业,到2011年重工业比重达53.1%,比2002年提升4.2个百分点。仅2005~2011年,全省累计组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319项,总投资6076.24亿元,年均增长35.8%。2002~2011年,全省共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4家,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3家,建立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33家,确认省级新产品607项,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0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35个,累计开发新产品1.6万项,已培育形成中国驰名商标158个、中国名牌100个,均居全国第5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位居全国第6位。200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从144.5点增加至250.6点,提高了106.1点;利润总额从204.3亿元增加至1578.85亿元,增长了6.73倍。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十年间,福建省始终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将项目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社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2年的398.09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3713.56亿元,增长了9.33倍,年均增长26.1%,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02年的32.35%提高到2011年的36.7%。截至2012年7月底,全省共对接央企项目218项,总投资1.3万亿元;共对接民企项目2340项,总投资19444亿元;共对接外企项目334项,总投资2327亿元。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马TFT项目、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商用车项目、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冷轧生产线工程、东南电化公司搬迁工程项目、福橡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丁苯橡胶和5万吨顺丁橡胶项目等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顺利推进。
  主导产业规模壮大 带动作用日益加强
  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福建省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作用日益突出。2011年,全省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15.22亿元,是2002年的5.72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6.5%,拉动全省工业增长6.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持续保持全国前列,2011年实现增加值近20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机械产业2011年实现增加值1206.3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1%,占三大主导产业的比重为47%,是全省三大主导产业中总量规模最大的行业,2011年全省汽车产量达19万辆,是2002年的4倍,年均增长16.7%;装载机产量4.26万台,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6%;福建省成为我国主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石化产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011.06亿元,是2002年的16.2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比2002年提高4.1个百分点,已形成炼油1200万吨/年、烯烃130万吨/年、芳烃7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油生产能力排名全国第15位,乙烯生产能力和成品油消费量在全国均排名第10位。其他主要产业也迅速发展,轻纺工业2011年实现总产值11825亿元,比2002年增加10336亿元,年均增长25.9%;冶金工业2011年实现总产值2433.48亿元,是2002年的18.2倍,年均增速达137.16%;建材产业2011年实现总产值2070亿元,居全国第8位。
  工业企业总数增加 产值总量贡献上升
  党的十六大以来,福建省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从2002年的7462家增加到2010年的19227家,2011年按照新的统计口径为12674家(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提高到2000万元及以上),培育形成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8家。
  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福建省现有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13833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以上,所创造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的80%、工业税利约占全省的75%、就业岗位约占全省的85%、出口约占全省的70%。
  节能减排成就显著 淘汰落后成效突出
  2002~2011年,福建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7%,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4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16%的节能目标,以全省能源资源消耗年均增长9.8%支撑了GDP年均增长13.8%,年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71。2011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644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价),比全国平均水平(0.793吨标准煤/万元)低19%,居全国第6位。初步形成了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
  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措施,加大专项资金支持,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上大压小”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结构调整,腾出发展空间,将落后产能置换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先进的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水泥行业淘汰机立窑落后产能2847.3万吨,同期新建先进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产能4000多万吨,旋窑水泥比例从“十一五”初的23%提高到“十一五”末的70%以上,淘汰落后产能年节约燃煤79.8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99.45万千瓦,新建超临界等先进的火电机组1293.5万千瓦,优化提升了电力生产运行结构;造纸、皮革、印染、钢铁、铁合金等行业的产业结构也进一步调整优化。
  新兴产业加快培育 比重提升作用凸显
  2011年,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在2011年里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接近40%,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6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百强,10家企业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优势明显,涌现出一批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上游晶硅材料、中游太阳能电池片、发电模组封装和下游各种太阳能产品应用的开发生产企业。新材料产业稳步提升,厦钨的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等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硬质合金等4项钨产品产能居世界第一。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进,龙净环保公司电袋复合型高效除尘器产销量居国内行业第一;厦门三维丝公司在火电行业以20%以上的高温滤料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加快培育,福建省成为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以7-ACA(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的下游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此外,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高新产业等领域也取得新的成效。

重大项目
  重大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纺织业,总投资58亿元的福建经纬新纤科技年产120万吨差别化涤纶熔体化学纤维项目(福州),建于福清市元洪投资区,征地1000亩,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20亿元,主要生产切片、超细旦差别化涤纶短纤原料和涤纶poy/fdy以及dty等,达产后年产40万吨涤纶熔体、10万吨涤纶长丝fdy、4.25万吨涤纶长丝dty加弹、20万吨涤纶短纤等。一期项目建设投产后,预计产值30亿元,税收6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一期主体厂房建设,预计十月底试投产。
  新能源,总投资150亿元的福建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LED蓝宝石衬底产业化项目,项目总建设规模为2400万片/年(产品规格包含2寸、4寸、6寸),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其中第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200万片/年。目前已完成投资9.7亿元,正在进行厂房和配套设施建设。
  汽车配套件产业,总投资79.5亿元的汽车产业链项目(三明),建设与年产20万辆商用车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项目。主要有年产20万台驾驶室、20万套车轿总成、20万套车架总成、20万台套方向机总成、300万套子午线全钢轮胎、2万套轴承套圈及汽车齿轮毛坯、50万套汽车及摩托车活塞、活塞环等。目前已完成投资10亿元,中科动力、上工机械的传动轴、消声器等产品已与海西汽车公司供货,神鹰汽车正在进行厂房设计。
  建材业,总投资150亿元的东山光伏及玻璃新材料产业园(漳州),占地约6000亩,建设期5年,重点组织实施光伏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用材料等一批重大专项工程,形成硅砂—高档玻璃—高档玻璃深加工产业链,目前已完成投资4.7亿元,正在进行征地和产业园招商工作。

特色素描
  产业集群铸就辉煌
  福建省是全国较早提出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的省份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福建省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从2002年的7462家增加到2011年的12674家,培育形成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8家。截至2011年,全省已形成产业集群60多个,其中38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5%,增加值占44.1%,培育形成了产值300亿~500亿元产业集群7个,500亿~1000亿元产业集群5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3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45.5%。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厦门火炬园区、福清融侨园区、福州马尾园区为主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以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为主的软件产业集群;以厦门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为主,辐射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地市的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以泉州、福州、厦门为主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产业园区较为集中的福厦沿海五个设区市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97%。全省规模以上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600多家,其中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5家,冠捷科技等30家全省重点企业年销售收入占行业比重达65%以上。
  机械产业集群。截至2011年底,全省机械工业初步形成了福州汽车及零部件、厦门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工程机械、福安电机电器等产业集群。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东南汽车和戴姆勒汽车为龙头,集聚配套零部件企业100多家,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汽车工业园区。厦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大小金龙汽车公司为龙头,形成了车身、车桥、车架、发动机、轮毂、活塞环与凸轮轴、汽车空调、座椅及内饰件、汽车车灯等较为齐全的配套能力。厦门工程机械主业集群以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厦门航空工业区内聚集了多家著名国际航空集团(公司),形成全国最大的民航飞机维修基地;厦工、龙工在原有配套基础上,积极提高自主配套能力,发展了液压系统、桥箱等多家配套企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福安电机电器主业集群重点围绕着200多家电机、水泵等整机企业,集聚了配件及贸易企业500多家,形成了较高的生产分工协作社会化;船舶配套业也已有长足进步,全省共有船舶配套产品生产厂家和专业协作厂近30家,年创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
  石化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建设湄洲湾、漳州古雷、福清江阴、海西宁德等4个石化工业基地(园区),取得积极成效。湄洲湾石化工业基地包括泉港、泉惠和莆田石门澳、仙游枫亭化工新材料4个片区,目前泉港先导区以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已集聚大中型化工企业28家,总投资超过600亿元,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676亿元,占全省化工工业总产值的33.6%;泉惠石化工业区以中化1200万吨炼油为龙头,同步推进100万吨乙烯、80万吨芳烃等项目建设,重点构筑炼油乙烯、丙烯、芳烃和丁烯等4条产业链,目前已入驻中化泉州、华邦树脂、华景树脂等13家化工企业;枫亭片区重点发展节水、轻污染和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及石化下游产业,目前已投产企业22家,在建企业项目10个。漳州古雷石化工业基地已布局在建PX、PTA、海顺德特种油品等项目,目前正在推动前期工作及在谈的重大项目有20个,总投资约1956亿元,将建成一个国际性、现代化、可持续的生态工业新城,近期总炼油能力达到3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年,PX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年以上。福州江阴化工新材料基地主要承接福州市区化工企业战略性搬迁转移,引进化工央企进行高位嫁接,建设20万吨/年的己内酰胺项目,并积极推进中国化工集团CPP项目前期工作和中景、中江石化有限公司聚丙烯及下游产业链项目建设,推进异氰酸酯类高端石化产品的建设并投产,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形成30万吨/年TDI、40万吨/年聚氯乙烯、36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及60万吨/年联碱的装置能力。海西宁德石化园区正积极推进中海油公司1000万方石油储备、300万吨LNG接收站、LNG发电厂、LNG冷能利用和LNG储备基地以及海洋石油工业配套装备制造业等项目前期工作。

专家点评
  工业是福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王开明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福建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十年,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十年,也是工业经济面对挑战、砥砺奋进的十年。在这十年里,福建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危机、保增长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重要举措,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竞争力有效提升,项目带动战略成效明显,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福建正处在加快发展,赶超东部平均水平的关键阶段。工业作为福建省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全省社会稳定的支撑,是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的重要来源,是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省工业从业人数已超630万,占就业人数的1/4强,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60%,无愧于福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福建工业,为赶超东部平均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创新转型创造新优势的征途中,福建工业,将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省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王开明:原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区域经济、财经形势和民生问题的研究。

记者手记
  福建工业驶上健康发展快车道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资源、交通等原因,改革开放前福建基础工业投入长期不足,工业产业体系形成不够充分。福建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福建省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主要涉及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类37个分行业。
  为了做强工业,做大工业,十年间,福建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三群”联动,央企、民企、外企“三维”推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做到早转快转、调高调优、做大做强。
  今天的福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临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集群特色突出,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闽台产业对接持续推进,工业品出口格局变化明显,工业投资力度加大,产业发展后劲增强,为“十二五”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福建将围绕加快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基地、塑造大品牌,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布局;同时,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主要区域、打造若干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密集区。这一切表明,福建工业正驶上健康发展快车道。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福建工业界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从注重速度向更加注重效益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变,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路,福建工业必将再上新台阶,进入全国工业先进省市行列。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福建记者站和福建省经贸委综合处联合采写)


 

省工商联与省税务局联合举办 “税商同心 益企同行”座谈会 省工商联与省税务局联合举办 “税商同心 益企同行”座谈会 福建:关于做好2024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关于做好2024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