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建设“六新大宁德”,是宁德市委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为打造福建新增长极、跻身全省发展第二方阵,作出的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具体部署,是在新的形势下谋划宁德有更大作为的重要举措。为广泛深入地宣传“六新大宁德”这一宏伟构想,组织动员宁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闽东日报围绕构建“高质高效新产业、宜业宜居新城镇、畅通便捷新交通、丰富多彩新文化、幸福和谐新民生、优质优美新环境”的“六新大宁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推出六篇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76小时搭建一座10层大楼! 2012年12月19日,福建益联远大可建项目一座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10层大楼封顶,成为福建省首座“可持续建筑”大楼。 丁立凡 摄
紧锣密鼓,扩大生产。隆冬时节,走进坐落东侨的宁德市星宇科技有限公司,繁忙景象直映眼帘。作为福建省首家专业生产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规模企业,该公司自2010年5月投产以来,短短两年时间产值就超过3亿元。小稀土,大能耐。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叩”开了闽东电机电器这座产业“富矿”。
电机电器是宁德的工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足音遒劲、佳话连连。去年5月,省政府还量身定制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闽东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措施的通知》,全力扶持这一产业发展。而产业要提速,产品的创新提升是重要前提,势必将开发和推广以稀土永磁电机为主的高端应用领域专用与特种电机。这无疑给专门生产这种材料的星宇科技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
抢占先机、扩军增容,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怀:“充分利用好闽东电机产业需要稀土资源的优势,往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整条产业链,届时我们的整个产值将会达到40至50亿元,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增创新优势、谋求大发展,崛起高质高效的新产业,这是星宇科技以及众多闽东企业的发展共识,也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孜孜不倦之举。
党的十八大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放眼闽东,近年来,立足产业基础,宁德市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转变中促发展、在发展中谋转变,在提速中抓调整、在转型中求跨越,实现着产业发展的一个个华丽转身、华美蜕变。天时、地利、人和,和着党的十八大吹响的发展新号角,朝着高质高效崛起,用华彩新产业舞动“大宁德”,正当其时!
扩总量 聚集群
闽东山海资源独具,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传统、新兴产业积淀厚实。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谋求大发展?总量的扩张至为关键。近年来,宁德市致力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配套建设,整合提升现有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上、中、下游产业链,引导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从沿海到山区,宁德海西工业园、福鼎边贸工业园、东侨工业集中区、漳湾工业园区等一批产业园区争相崛起,力促产业“扩军增容”。
另一方面,宁德市则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用大项目引领产业大发展。立足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便捷的立体交通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优势、强劲的重大项目优势和独特的政策扶持优势,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先后生成引进建设了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据统计,近三年落户宁德重大项目就达450多个,总投资达6000亿元。其中仅2012年,宁德全市就对接央企、外企、民企“三维”项目444个,总投资2214亿元,为宁德今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园区,集聚一个产业。红火的福安湾坞工贸园区,就是其中的生动缩影。2008年,国内最大的不锈钢民营企业——青山钢铁斥资的鼎信不锈钢项目入驻于此。不到四年时间,便不断“裂变”出鼎信实业、鼎信科技、鼎信物流、鼎信机械工程、鼎信金属回收等多个关联产业项目,年产值千亿元的镍合金冶炼及不锈钢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孕育而出。
不仅仅是这个临港先进制造业项目。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闽东也风生水起。以物流和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等传统产业则提速整合升级步伐。去年省政府还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闽东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措施的通知》,为这一产业跃升再添引擎。
项目云集、产业集聚,昔日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正跃升成为海西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宁德全市综合实力逐年攀升。据市统计部门的对比数据显示,2007年,宁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4514亿元、工业总产值497.7147亿元、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33.4134亿元,而至2012年,宁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跨过千亿目标达10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740亿元,财政总收入攀升至104.4亿元。其中,多项经济指标连年名列全省前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更是连年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写下了闽东经济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壮“筋骨” 增活力
总量扩张的同时,这几年闽东产业质的提升也齐头并进。
科技为良方。立足产业现状,宁德市致力提升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科技含量,以最大限度放大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政策扶持、环境营造等措施,激活企业创新主体,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竞争力。市里还做好创新资源整合文章,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间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等多形式的战略联盟。并深化八大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立面向行业的技术协作和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发挥平台在引进人才、承接项目、转化成果的作用。同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以实施国家和省、市各类重点科技项目为载体,聚集创新要素,引进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让产业科技创新源源不竭。
仅以福安为主体的闽东电机电器企业,“十一五”以来就投入技术改造、技术研发资金50多亿元,建立了一批电机自动喷漆烘干、数控模具加工、高速冲压、精密铸造等生产线,开发新产品150多项,新产品产值平均增幅达30%以上,产业转型提升步履铿锵有力。
品牌添活力。崛起的茶产业,便是其中一部力作。闽东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虽麾下云集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等几大历史名茶,却是一度锁在深闺人不识。铸就品牌,成就发展。而今,该行业已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品牌团队“人丁兴旺”,坦洋工夫与福鼎白茶“红白双姝”更是声振大江南北。
据市工商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至去年12月,宁德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已突破万件,同比2007年增长218%。其中驰名商标22件,全省排名升至第五;省著名商标175件,同比增长196%;市知名商标335件,同比增长153%,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2件,继续保持全国设区市前列。宁德全市已建立起了涵盖各主要产业的门类较为齐全、完善的商标体系,品牌战略方兴未艾。
项目增后劲。坐落福安赛江之滨的东明船舶修造公司就“吃”下了造价1亿元的国际游艇订单项目,进军游艇业,推开了闽东造船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扇门。上海的外观设计、意大利的内饰理念、香港的“户口”、法国船级社BV验身,再过一年多,福安造船史上的首艘豪华游艇就将“出世”。去年6月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还与福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东海、长兴、申银、环澳等4家船舶企业建立海工装备配套基地和物流合作关系,为宁德市船舶产业破“冰”前行频添动力。
科技创新、品牌打造、项目带动,多措并举,闽东产业“筋”强“骨”壮,提速发展长歌壮阔曲激扬。
新产业 谋跨越
潮涌环三,千帆竞进。凭海临风,波澜壮阔。
随着2012年宁德市“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财政总收入超百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向万元目标迈进”这“千百万”奋斗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宁德发展已迈进一个新阶段、新时期。
顺势而动、志存高远,从更新起点、更高站位审视发展全局,市委做出了建设“六新大宁德”的重大决策。其中,着力构建具备高质高效新产业的“大宁德”位居之首。通过打造实现宁德市加快发展的新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新产业、推进自主创新的新产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新产业,力争3-5年的努力,形成10-20个产值超百亿的企业、3-5个500亿的产业集群、3个千亿产业集群,着力提升宁德市在全省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并拉动综合经济实力明显跃升,挤入全省九个设区市发展的第二方阵,努力实现经济运行质和量、经济结构好和优、经济总量大和强的有机统一。
围绕这一目标,宁德市将立足转变发展方式,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宁德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央企、外企、民企“三维”项目集聚,加快实施临港先进制造业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四大产业计划”,做大做强电机电器、能源、钢铁、石化、不锈钢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形成电机、冶金和新能源3个千亿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海西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两岸产业对接的新基地。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特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宁德市还将实施产业壮大工程,让宁德更有实力。围绕打造高度关联化的大型临港产业集群,做深前期,强化协调,着力推进大型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制造等加工工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围绕技术创新、工艺革新、质量提升、品牌打造,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以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摩配件为重点的产业链延伸拓展、园区配套项目、重大技改项目实施。大力引进重点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中科宁德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建设,在“十二五”期间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推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沿海县(市、区)将立足丰富的海岸岸线资源,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临海重化产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渔业,加快漳湾、溪南、赛江、沙埕等四大工业园区建设,形成沿海蓝色产业带。山区县则集中要素,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工业集中区,推动“山海”协调发展。同时大力壮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产业的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大道思远,谋定而动。随着新产业发展大幕的精彩开启,宁德这片汇聚海天灵气的厚土必将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