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 >> 正文

神话背后的奥秘——解析上海中小上市科企近百分百获创新资金支持

发布时间:2013/01/24  来源:科技网  作者:Guo   浏览:

 学习贯彻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

    被硅谷风险投资相中的创业种苗,能成功走到终点的不足50%。而由沪上创新资金资助的初创企业项目,失败率只有13.6%,“眼力”甚至高过硅谷风投。

    十年磨一剑,创新资金已然为创新转型谱写出一则神话——沪上登陆中小板、创业板的中小科企几乎百分百获得创新资金支持。究竟上海创新资金是如何完成这些“不可能”的任务?

    “小巨人”培育:送上马,扶一程,再远一程

    上海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5月登陆深圳创业板后股价坚挺,市值已近20亿元。不过,在科大智能的研发中心主任杨锐俊心中,还有一笔比20亿元更“大”的资金——多年前来自国家创新基金的80万元。当时,成立不过二三年的科大智能公司,正全力开发应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的中央配电载波通信机技术。可是,公司每年研发投入约300—500万元,比全年销售收入还多,资金链眼看要断档。“如果没有关键时刻的80万,可能根本没有今天的20亿。”

    据不完全统计,登陆创业板的14家上海科技企业平均获得的创新基金资助为近90万元,上市后平均融到的资金为8个亿,目前平均市值近32亿元。

    为配合国家创新基金的实施,从2000年起,上海市政府拨款设立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简称创新资金),支持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受上海市科委委托,作为上海市国家创新基金和上海市创新资金的日常管理单位,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辅以相应的政府政策保障、监管措施以及配套服务,使企业的成长率和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国际水平。

    在科技部公布的201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中,上海的立项数和资助额都列全国第一。来自上海科创中心的数据显示,10年来,创新资金先后资助了近6000多家勇于创新的中小企业,资助经费近18亿元,近3年每年申报数增长超过50%。两个百分比颇能说明创新资金所扮演的“第一桶金”角色。在所有受资助企业中,33%是成立不足18个月的初创型企业,59.5%是员工人数在100人以内的企业。尽管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有限,但来自政府的这笔引导资金犹如一支“超级杠杆”,撬动起巨大的社会资源——来自上海市财政的18亿元带动了近400亿的地方区县、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

    上海市创新资金紧随国家创新基金改革步伐,于2006年增设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从单一支持技术项目向培育企业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转变。企业在申报“科技小巨人”时,就提出2—3年内研发投入的指标,着力引导这些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改造生产线,增强技术创新的能级,提高产品竞争力。此外,对于培育合格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来说,“科技小巨人科研项目后补贴”就是其福音。

    创新无止境。围绕“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创新价值实现”主线,上海科创中心自去年3个中心合并后,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空间载体、“创新基金+科技小巨人”的政策扶持、科技金融的资金支持及创业导师与“一门式”服务,四轮合力驱动新兴产业孵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在管理上,上海科创中心探索“储备库项目申报方式”,推进部、市、区三级逐级推荐的长效申报机制,建立优质项目“蓄水池”,通过不同层次的培养,全过程跟踪培育科技小微企业,“送上马,扶一程,再送一程”,直至培育成长为优质上市资源。创新资金工作独具特色的“上海模式”,受到科技部和全国各地关注。

    “几十万元的无偿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资金带来的传导效应。”在上海科创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朱正红看来,“创新基金给了企业最前端的外部支持,之后企业通过金融资本滚动发展,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走向资本市场便水到渠成。”

    转型探索:创新服务剑指融资难题

    培育科技“小巨人”没有“保底”。凭借“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的优质信用等级,无需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任何抵押物以及担保,就可向银行申请快速贷款。采用纯信用贷款解企业之忧,这样的融资模式对于重点扶持的优质小微企业显然是“及时雨”。

    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龙创自控系统有限公司在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公司仅仅靠260名员工便完成了3.5亿元的营业收入。2012年,银行在该企业高速发展的这一年,提供科技小巨人信用贷等组合贷款3500万元,有力地扶持推动了公司的上市进程。

    据最新统计,共89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申请科技小巨人信用贷,获得授信金额5亿元。

    国家创新基金和上海市创新资金立项企业虽然获得了政府资金的支持,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为此,在市科委的统一部署下,2012年11月,上海科创中心与民生银行小微部合作开发了“创新基金项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贷款额度在30万至150万元之间。目前已有65家企业提出贷款申请。该行已为12家企业提供了总共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

    资源集聚后的上海科创中心承担着落实科技金融等政府工作的重任。朱正红表示,在扶持科技型企业的角色扮演中,政府机构更多的是以引导为主,毕竟单凭政府一己之力,无法给予科技型企业全方位的帮助。因而在这过程中,上海科创中心非常看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不断开发科技金融新产品,从而相辅相成地帮助科技型企业“由小到大”。

    新的变化还在不断发酵。已设立5年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吸引一批优秀创投机构的同时,也“重塑”了投资者眼光,吸引民营资本开始向早期投资科技小微企业倾斜。以房地产发家的天亿投资集团,转型做起了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中孵基金”。2010年10月,天亿拿到了科技部2000万元的创投引导基金,加上股东出资,专门投资孵化器内科技创业企业的中孵基金应运而生。在他们投资的七八家企业里,甚至有几家都没有进入市场的成型产品。作为“天使投资人”,中孵基金不仅出钱,还要出力,事无巨细都要手把手教毫无经验的创业企业。朱正红深有感触地说:“引导基金引导创投公司投资种子型企业,也是在培养专注早期投资的创投公司。”

    根据上海科创中心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市已有42家创投公司获得科技部支持,其中不少都是刚刚从其他行业转向科技创投的“新兵”。平均下来,政府每拿出1元钱,就能带动创投公司拿出5元、甚至10元用于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兼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卫星这样总结:“创投引导基金的探索可以加速作为高科技发展催化剂和推动器的创投业成长,也将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创新基金的责任和目标与创业板相辅相成,因此,创新基金要努力成为创业板市场资源的培育者。”

    科技金融不断谋求创新,新的一年利好消息将源源不断。上海市科委正联合相关部门,酝酿多种科技金融方案,通过更完善的风险共担机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焦。(记者 王春)

福建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福建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福建: 关于做好2025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 关于做好2025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