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省内 >> 正文

企业科技创新如何找人才 代表建议构建更多嫁接平台

发布时间:2013/03/13  来源:东南网  作者:Lu2011   浏览:

企业科技创新如何找人才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构建更多嫁接平台

洪杰代表

夏鹏代表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3月10日讯 “我们现在最头疼的就是招不到技术人才,这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洪杰说,目前我国的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对接上还存有障碍,企业的技术创新面临困局。他的发言引起不少代表共鸣,大家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构建更多嫁接平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现象】企业苦恼难招技术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夏鹏同样是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作为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对“招人难”他有着同样的体会。

“我们福州研发中心招一个材料专业的人才,应者寥寥。但招个文秘,一天有上百人报名。”夏鹏说,他们企业的总部在寿宁,与国内大城市相比,对人才的吸引力处于劣势。“我们在福州、上海各设了一个研发中心,但人才的缺口仍比较大,困扰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他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我们科研投入已占到企业利润的30%,就是希望始终占据技术最新沿。但如何突破瓶颈,还有很长路要走。”

“现在企业缺人才,叫苦连连;而与之矛盾的是,许多科研成果也缺平台,而停留在论文的纸面上。”洪杰表示,“这里关键就是要有一个对接的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也表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外,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普遍存在着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投入不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许多制约因素。

【建议】高校专业设置应该调整

洪杰表示,人才矛盾的源头还是高校学科设置体系失衡。“多个人文类学科招生过剩,而企业真正需求的技术型人才相当缺乏。”他表示,首先应该调整高校学科设置,培养社会、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

“国家还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进企业。如引导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专家进企业挂职等。”洪杰说。

作为一名高校管理者,付贤智认为,高校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大有可为。“高校可以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并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直接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他建议,出台更加广谱的科技创新投入抵税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出台自主创新鼓励政策,对发明专利新产品实行一定比例退税和政府优先采购;加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面和支持强度。此外,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帮助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研发队伍,开展高水平技术研发,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夏鹏则建议,国家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搭建好信息与对接平台。

 

 

福建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福建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福建: 关于做好2025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 关于做好2025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