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历经19年,与他的团队刘恕、司马康、范祖禹等人呕心沥血编着而成,内容300多万字,跨越16个朝代。记载这段1362年的史实,司马光从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供统治者借鉴。
读史使人增长智慧,认识各朝各代的兴亡成败。《资治通鉴》是中国历代领导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宝典,它不仅记载了王朝兴衰,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帝王将相治国做人的智慧。毛泽东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他先后读过17遍。他与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章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读这部书,可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教训。
该书的精髓是什么?领导者从中又可体悟到什么呢?
比如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记载,我们知道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在位期间立下赫赫战功,而且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文治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还总结了自己的五个重要的管理特质:
一、不嫉恨比自己强的人。作为领导者,要想用比自己强的人,必须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如担心下属超越自己而压制别人,这类领导人经营企业很难做大。
二、能知臣下的短处,而用其所长。某些参谋人物兵法理论很强,扮演出谋献策的军师角色,若放错位置让他上战场冲锋杀敌,肯定无法独当大任。《三国演义》中的马谡失街亭是明证,也是领导人判断失误的惨痛教训。
三、能让贤与不贤者各得其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何对智力高低不一者因材施用,调换在不同的岗位,足见领导者的用人方略。
四、不随便罢免或斥责忠直的人。有些企业领导人主观性与感性浓烈,那些投其所好或他所喜欢的人可以抱在怀里,对其失误尽量掩护;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则多方排斥,找机会让他穿小鞋或坐冷板凳。有这种狭隘心理素质的领导人,团队难成大业。
五、对各族民众一样爱护。这对于我国的多元种族社会是很有前瞻性的借鉴,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对国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作为现代企业家,学习历史,为的是看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说过:“企业家最重要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是在市场和竞争中长期保持成功,长期保持企业效益。这样才可以对社会富裕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最终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企业的先天价值在于创造利润,为国家创造税收,对股东或投资者要有合理的回报,同时承担法律责任,不搞偷税漏税的不道德行为,承诺对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及对社会与环境的负责任。企业不能单纯把经济效益当着唯一追求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只为员工发薪水。企业家如何为员工提供教育和培训,让他们了解工作与人生的价值,从工作中引导他们学习成长,这些都是对现代企业家是否成功的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文:陈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