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绝不会和我一样。我一生的职业生涯都在美国度过。但是奇异(GE)的下一位掌舵者,将会是待过孟买、香港,或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多年前,前奇异总裁暨执行长杰克.威尔许曾在公开场合这么说。
事隔多年,当年威尔许说的话,现在看来更显得贴切。
随着企业国际化的经营趋势,不只企业得灵活地在全球经济板块上开疆辟土,人才也得具备世界观、全球性思维,才跟得上这股全球化浪潮。
想升迁?就不能一辈子只在同一个国家工作
所谓的世界观、全球性思维,可不是光靠待在单一国家工作、短暂的海外出差就能培养出来,最重要的还是得经过丰富的海外工作历练。“外派”,正是让优秀的专业经理人、高潜力人才开拓国际视野的最佳做法之一。
对这些人才来说,海外工作机会不只是发展全球领导与管理技能的最佳跳板,更有助于未来职涯的正向发展。前汇丰银行(HSBC)集团主席史帝芬.格林(Stephen Green)就曾说,“在汇丰这家公司里,如果你不曾在一个以上的市场工作过,就不可能晋升到高阶主管位置。”
根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研究,海外工作机会将能培育更杰出的经理人。研究指出,如果外派人员在派驻国外期间,不与当地文化隔绝,这些外派人员将能藉由和当地人与文化的积极互动,变得更有创造力与创业精神,进而在企业里头获得更好的升迁机会。
晋升国际人才行列,先克服文化差异
很多接受跨国派任工作的人,都是公司里万中选一的顶尖人才,企业对他们也多抱以热切期望,期待这群优秀人才能在海外市场扮演“开路先锋”抑或是“救火队”的角色,为公司在扑灭火苗之余,还能种树造林。
然而,事情真能如企业的期盼一般吗?为什么很多外派人员在跨出国界、离开原来的文化土壤后,各自表现却时常天差地远?
在涉及文化差异的复杂环境下,究竟什么样的专业经理人才能为公司建立战功呢?
曾经有一位被派驻到中国的英籍高阶主管这么说,“和我一起共事的工厂厂长有400种方式来说‘Yes’,但当中有398种都是‘No’的意涵!”这名英国主管的说法或许过于夸张,却也显现了外派人员难以跨越的文化界线。就有国内资深人资主管表示,能在不同市场与文化都吃得开的人,在业界就彷彿“稀有动物”一般少见。
(摘自台湾《管理杂志》460期 文/谢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