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本来应该是企业的本能,就像每一个生物体,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的本能,企业家、企业考虑的就是要素的获得和要素的配给,现在肯定技术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但是为什么中国众多企业失去了创新的本能?
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国际上一般有一个评价,一个企业如果他的R&D投入占销售额的投入低于1%,这个企业就无法生存,低于2%就是勉强生存,只有达到5%,才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们注意到世界500强的企业研发投入绝大部分都在5%以上。中国企业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是0.56%,大中型企业是0.71%,就是说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都是1%以下。按照国际惯例,我们企业都不具备生存的能力。
大家知道消化吸收是企业获得技术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以2003年为例,全国引进技术的投入和消化吸收的投入是1∶0.078,到2004年可能是变成0.15,即便是0.15,这个数字也是小得可怜,我们花1元钱买技术,只花一毛五分钱做消化吸收。
这正好与韩国和日本的情况相反。他们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的比例是1∶5或者1∶8,有一些关键领域甚至高达1∶20。投入1元钱买技术,他要花5到8元钱做消化吸收,我经常说人家比我们多花了100倍去消化吸收。这就反映出我们现在整个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忧,令人不满意。
现在有很多企业实际是有一种畏难情绪,就是说我们能力不行,我们的获利能力很弱,我们只能是等到某一个时候,等到我们自己腰杆子硬了,我们口袋满了才能做创新,所以在我们形成自主创新战略的时候,很多理论界提出我们超前了。值得指出的是,今天提出自主创新,他不是一个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路径的问题,就是你到底要走什么路,我们当然承认我们跟国外的一些大企业,跟500强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因为有差距,我们才需要走一条合适的道路,才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技术的积累,否则我们永远与技术创新能力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