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14-01-06 链接:http://fujian.people.com.cn/BIG5/n/2014/0106/c181466-20308958.html
本网专访省经济信息委主任周联清:"百姓富、生态美"蕴涵历史责任
周联清主任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福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尤权书记提出的“不断聚集改革正能量,再创福建改革新优势”指示精神,省直机关工委与人民网福建频道最近启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话厅局长之思想解放篇”策划报道,进一步推动省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把中央和福建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今日推出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联清的专访。
发展速度快于全国符合福建实际
记者:周主任您好,能跟网友介绍一下,在新的形势下,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周主任:好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任务仍然是发展,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福建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没有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作支撑,民生就业就难以保证,群众增收就难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难以保证。
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福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考虑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提出保持比全国更快一点的发展速度,完全符合福建的发展实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几年,福建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为工业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电子信息、石化、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格局初步形成,纺织服装、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增长极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去年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已经超过台湾,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就一定能够实现比全国更快一点的发展速度,一定能够按照中央要求实现赶超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目标。
“百姓富”“生态美”蕴涵对人民负责的发展理念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福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周主任对“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有深刻研究,中央党校核心期刊《理论动态》刊发过您这方面的学术论文。您觉得在福建工业经济“升级版”过程中,当务之急该做什么?
周主任: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前瞻性地提出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构想,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既要发展又要环境,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发展理念。我省现有的工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化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工业化与生态建设对立起来,也不能以放慢甚至停止工业化的进程来保护生态环境,更不能等工业化完全实现后再来考虑生态建设。立足福建产业发展的实际,当前关键要优化产业布局,高标准选择产业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企业“退城入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促进产业向创新驱动、低碳节能、绿色发展转变,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产业与生态共赢。
打通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对接通道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福建今后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福建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周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时指出,“这些年福建的持续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福建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当前福建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开放性重组,使每家省属国有企业都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引导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革,打通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对接通道,激发1.2万亿民间存量资本的活力。
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资源向社会开放,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的对接通道。
进一步用好财政资金和电价杠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加快发展;扩大先进制造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推动企业开展能效综合对标,实行差别电价政策,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以石化、电子信息、不锈钢、汽车、稀土等行业为重点,创新“负面清单”等减负强企举措,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培育一批带动牵引作用强的国际国内知名龙头骨干企业。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将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实践,在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敢于担当、扎实作为,努力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谢谢周主任接受人民网的专访。
周主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