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离不开信息化与企业产品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每一项新兴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的深度融合,都将为我国工业现代化、智能化、服务化和信息化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日前,由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e-works主办的“2014(第三届)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就新时代下我国工业企业如何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转型、创新管理和两化融合等方面实现深化改革与创新的发展之路,如何实现产业化、服务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策略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企业试点展开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在致辞中进一步强调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并指出了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方向。
徐愈表示,2014年,两化融合工作将进一步落实两化融合是立部之本和全系统共同责任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以贯彻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为纲领,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试行)认定和推广工作。
具体来说,一是开展管理体系企业贯标试点工作,研究制定试点办法,在不同行业和区域开展500家试点。二是开展管理体系企业认定的试点工作。在企业试点完成后,指导认定服务机构开展认定试点。三是充分依托地方工信主管部门、中企联、行业协会和两化融合评估咨询服务联盟等,开展宣贯、培训和交流推广等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徐愈表示,在试点推广过程中还将继续不断修订管理体系。动态组织开展企业调研和案例研究,深入挖掘企业两化融合推进的实践经验,持续跟踪和提炼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典型案例。此外,还将健全覆盖全国的第三方管理体系认定服务体系。推动成立第三方认定管理组织,研究制定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各行业培育和建立一批第三方培训、咨询、认定服务机构;搭建咨询与认定的服务平台,对认定相关工作全流程规范化进行监督和管理。
据了解,2014年工信部还将持续推进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工作。以城市、区县及重点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继续把区域作为推动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两化融合十大热点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针对2013~2014年中国制造业与信息化十大热点进行了剖析,他详细解读了包括深化改革为民营企业迎来发展新契机;推进信息消费,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装备制造业突破高端,打造大国重器等制造业和两化融合领域的热点。
李培根指出,2013~2014年,中国两化融合主要呈现出以下十大热点:
两化深度融合加速。2013年9月,工信部全文下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随后,为落实该《计划》,相继成立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以及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同时,工信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并定期发布《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发布。2014年1月,工信部组织编制并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总结提炼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和管理的普适规律和基本要求,给出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普及两化融合先进管理经验。该项行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一号行动,在八项行动中起龙头作用。
电商迅猛发展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近几年,电子商务经过了价格战“跑马圈地”后,逐步从降价促销的营销模式中走出来,企业开始思考和探寻电子商务新的发展之道。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不仅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局面,也推进着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企业必须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有效集成,才能在激烈的电子商务竞争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
MES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突破口。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作为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已成为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的重点。《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加快MES等工业软件产业化。从各方面来看,MES已经成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突破口。2013年,e-works发布了《MES选型与实施指南》,以帮助制造企业全面了解MES技术与发展现状,推进MES在制造企业顺利实施和成功应用。
PLM技术融入各个环节。随着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应用也随之走向深入,从前端的客户需求管理,到后端产品大修维护和废弃回收拆卸管理,集成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有过程(需求开发、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维护以及回收等),将数字化技术、产品融入到工业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了一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
3D技术不断革新,产品创新贴近用户真实体验。3D体验使产品创新开始聚焦于消费级体验,设计师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3D模型设计完成后,设计师能够通过3D打印机快速制作出产品物理模型,从而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各项性能能否符合用户需求。
企业重新审视云价值。2013年,云计算依旧热度不减,正在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对很多制造企业而言,尽管多年来吸收了很多云计算的知识,但对云安全的忧虑、云价值的认识不清依旧是云计算发展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如果期望通过云计算重整企业IT就必须重新评估企业自身对云计算的期待,并认真地审视云计算的价值。
制造企业大数据元年开启。如今,整个世界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人类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制造业的整个价值链,制造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到诸多的数据,在这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日益倚重的技术手段,以实现企业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供应链协同成为企业关注焦点。当前,企业竞争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创新能力、供应链集成能力和整合服务能力上。随着企业两化融合程度的不断深入,构建上下游供应链协同信息化平台体系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通过协同平台实现前端供应商平台、内部支付平台与后端经营代理平台、售后服务平台信息的有效对接是当前企业向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
社交和移动应用催热微营销。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应用的发展,“微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企业正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以推送、关注、转发、互动等方式将产品信息或促销活动等快速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这种快和广的营销模式将企业和消费者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移动加社交,CRM(客户关系管理)的传统功能正在得到改变和创新,CRM与社交的结合将成为企业的营销新利器。
相关报道
云计算盛会在京举办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主办的“中国国际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览会(CloudChina2014)”日前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主题为“促进云计算行业应用落地、优化信息消费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展会为期三天,主要展出的内容包括行业信息化成熟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大数据和系统集成应用案例及云计算技术产品等。
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论坛致辞中说,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在推动云计算项目落地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安全、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他表示,工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标准制定,加大科研投入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护,不断优化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他希望,通过中国国际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览会这个引导和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扩展合作机会,并推动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期待同来自各个层面的与会者开展交流合作,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进程,推进云计算等产业新兴领域的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中国电信云公司总经理王峰等著名企业领导也围绕各自关注的领域,从政策、技术、应用、融资等多个层面,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精彩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并参与了本次展会。(任奕奕)